新书推荐 |《中华文明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形成》

 

ISBN:978-7-5010-8470-8

作者:韩建业

出版年份:2024年8月第1版

 

 

 

自    序

 

 

       本书名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华文明形成于5000年前这件事很重要,值得强调。还有一个原因是本书中收入了好几篇和南佐遗址新发现相关的文章,而南佐都邑恰好建于距今5000年左右,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强有力的新证据。不过本书的内容不限于此,还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总体进程,中华文明的范围、结构、模式、特质及长存之道,与古史传说的关系,以及与亚欧大陆其他古老文明的关系等很多方面。

 

       近几年“中华文明探源”成了热词。国家对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代表的探源研究高度重视,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考古学和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相关主题连续几年入选“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中国历史学十大研究热点”。公众讨论中华文明起源的热情也很高涨,经常有人问我文明起源的问题,问得最多的好像是关于三星堆,我会告诉他们一些考古学上的常识:三星堆文化的前身是宝墩文化,再往前是桂圆桥文化、仰韶文化,还有来自长江中游的文化因素;三星堆人的核心观念同样是“敬天法祖”,只是祭祀方式有特色。我注意到在我说这些的时候,提问者眼中那充满好奇的光慢慢暗淡下来。也有人问我金字塔是否真是水泥做的,或者泥板文书、纸莎草文书是不是几千年前的文物。我说有机会的话最好去埃及、西亚等地走一走,或者至少到中国各地的博物馆看看,你会看到金字塔主要是石灰岩垒砌的,石灰岩和水泥并不难分别;你会明白在埃及、伊拉克那些干旱少雨的地方,泥板文书和有机质文物保存几千年并非难事;你会在江南的井头山、跨湖桥等遗址的饱水堆积中,看到七八千年前保存很好的木质工具、建筑构件甚至草席,年代比泥板文书、纸莎草要早得多;你会在罗布泊旁的小河墓葬看到三四千年前鲜亮如新的各种皮毛衣物,仿佛昨天才入葬一样。

 

       很多人对考古学的兴趣出于本能的好奇,由好奇而引发各种想象,考古发现进一步激发想象,但考古学同时也会击碎人的很多想象,往往只留下符合实际的那一个。我承认每个人都有权想象过去,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获得历史真相,而历史一定是有相对真实性的,考古学就是洞察历史真相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作为一个考古学者,一直以探寻上古历史真相为己任。我很希望我们对古代的中华文明乃至全球文明不能仅停留在好奇和想象上,而是上升到追求真相;不仅要文化自信,还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其他文明。我很同意这句话:“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本书收集的22篇文章大概能够代表我最新的观点。

 

       1.关于“中华”或“中国”。我提出“中华”或“中国”可以区分为文化中国(中华)和政治中国(中华)。政治中国分分合合,而文化中国却始终只有一个且持续稳定发展;文化中国是政治中国分裂时向往统一、统一时维护和强化统一的重要基础。文化中国起源于距今8000多年,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政治中国起源于距今4700多年,形成于距今4000年左右。

 

       2.关于“文明”和“中华文明”。我认为“文明”是进入国家阶段的包含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文化实体。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不能仅做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过程的研究,还应当包括对各阶段中华文明体的范围、结构、特质,以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创造等的研究。

 

       3.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进程。这是三个阶段,不能混为一谈。我认为距今8000多年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距今6000年左右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距今约5100年中华文明正式形成并进入“古国”时代,距今约4000年进入“王国”时代。

 

       4.关于中华文明的格局。我认为早期中华文明是“一元多支一体”格局:8000多年前已出现“一元”宇宙观,具有“多支”文化系统,6000年前形成文化上的“一体”,4000年前进入夏代初步形成政治上的“一统”。

 

       5.关于中华文明的特性。我认为中华文明多个方面的突出特性都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其核心是“敬天法祖”观念。

 

       6.关于中华文明和古史传说。考古发现不断证明,文献记载和传承中的“三皇五帝”时代有真实历史背景。我认为距今8000多年中华文明起源之初大致对应伏羲女娲时期,距今7000~47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大致对应黄帝炎帝部族发展壮大期,距今4700多年进入轩辕黄帝期,约4000年前进入夏代。

 

       7.关于中华文明和亚欧大陆其他文明。中华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古西亚文明一样,是亚欧大陆三大原生文明之一。几大原生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节奏基本相同,既有诸多共性,也各有特点,彼此之间从距今五六千年以来就存在交流。

 

       以上观点可能还很不成熟,或者存在不少谬误,提出来请大家批评。

 

 

 

作者简介

 

 

       韩建业,甘肃通渭人,1967 年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任吴玉章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已发表《王湾三期文化研究》等论文200 余篇,出版《早期中国》《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北京先秦考古》《中华文明的起源》《彩陶之路》《走近五帝时代》等专著和论文集20 余部,出版《岱海考古(一)》《岱海考古(三)》《驻马店杨庄》等考古发掘报告,出版《中国考古通识》《中国古代钱币》等教材。

 

 

 

目    录

 

 

 

实书拍摄


 

 

 

 

 

 

 

书  名:中华文明的形成

定  价:108.00(元)

著  者:韩建业

出版日期:2024年8月

开  本:16开

ISBN:978-7-5010-8470-8

 

 

 

 - END -

创建时间:2024年9月26日 15:39
浏览量:0
首页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新书推荐 |《中华文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