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中国史前艺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在史前的艺术品中,人体艺术占有重要的位置。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约公元前7000 ~ 前5000年)之初或稍前,吉林的白城双塔一期文化中便发现陶片上有人面纹。稍后在燕辽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中便出现了石雕的人像和小型的人面形象。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到新石器时代晚 期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状况。使用的材质有石、玉、骨、蚌、陶等。技法则有雕、塑、绘画、刻画和镶嵌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格,有的表现整体人形,有的只表现头部或面部,还有一些仅仅是像人面的面具。有的重在体形,有的重在表情,有的则高度模式化,似人似神,似乎有神秘的宗教意味。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按照各地不同的风格,可大致区分为三大系统,并且各自形成长久的传统。例如内蒙古赤峰地区与辽宁朝阳地区交界地方的红山文化多陶塑裸体人像,明显是秀肌肉。如今蒙古族的男子汉多膀大腰圆,摔跤的时候也是秀肌肉。仰韶文化的人面纹特重表情,陶塑人体和人头也重表情。现在北方的汉人也重情感和仪表。南方的良渚文化和石家河—肖家屋脊文化人头像多拟巫鬼,楚越人也重巫鬼,现在的南方人也多信鬼神。这三个系统也明显与罐文化、鬲文化和鼎文化三个系统密切相关。传统的力量多么神奇啊!
中国史前艺术中的动物形象是多种多样的,有家畜家禽和野兽野鸟,有爬行动物、鱼类和昆虫等,还有想象中的龙凤。艺术手法有绘画、刻画、石雕、玉雕、陶塑、泥塑和模仿动物的各种陶器皿。有时与人物形象的艺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我国史前人体和动物形象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就全国而言,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年代和相应的考古学分期如下:
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中期,约公元前 7000~前 5000 年。本期人体和动物形象的艺术仅见于我国东部地区,吉林白城双塔一期陶片上刻画的人面纹是现知年代最早的,似人似猴,稍晚在燕辽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中多次发现人面形牌饰,造型多比较草率。个别人体石雕也十分简陋,动物形象艺术也很原始,可见还处在一种萌芽的状态。
发展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 5000~前 3500 年。是人体艺术发展并臻于完善的时期,资料比较分散,主要集中于中原偏西的仰韶文化和燕辽地区的红山文化,其他地区比较少。
繁荣期 :新石器时代末期,约公元前 3500~前 2500 年。繁荣有两层意思,一是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二是分布地域的转移。内容方面多模式化,与真实人体明显有距离。材质高档化,以玉雕为主,陶质其次,基本上不用彩绘。在分布地域上有向南转移的趋势,见于江淮地区的凌家滩文化,其次是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黄河流域在仰韶文化晚期则更加偏西,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东北部。燕辽地区则几乎不见了。
转型期 :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 2500~前 1800 年。人体艺术资料比较零散,原先比较发达的地区几乎都已断档。在内容上几乎没有整体人形,主要是人头或人面,并且显得很神秘以致被称为神祖像。动物艺术则比较丰富,尤以肖家屋脊文化和石峁文化为最,技术上也有所进步。其他文化的资料则比较贫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严文明先生研究中国史前人物和动物艺术的新作。这一领域虽然不乏关注,但缺少系统的研究和介绍,严先生希望借此书引起大家对中国史前艺术的兴趣。该书从考古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史前的人体和动物造型艺术,总结了中国史前艺术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域传统,并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的相关考古发现作为参照。全书分为四章,配合大量精美的史前艺术品图片,展现了中国史前艺术发展的鲜明特色。
-END-
书 名:中国史前艺术
定 价:138.00(元)
著 者:严文明
出版日期:2022年9月
开 本:16开
ISBN:978-7-5010-7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