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珍贵文物的保护与整理 |《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修复报告》

 

 

 

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修复报告

本书得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资助

 

 

       在5000多年的文明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种类繁多、数量丰富。这些宝贵遗产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文化认同的标志,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源泉,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科技的重要实物资料。

 

       馆藏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更是祖先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截止到2011年,经文物行政部门年检备案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共有3415座,藏品达2800余万件(套)。由于所处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加之自身材质脆弱、老化等原因,文物腐蚀损失状况十分严峻。据统计,近50%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科学、有效地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研究、展示、宣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保护理念的不断更新,文物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针对受损文物进行技术处理,使病害消除、劣化现象得以控制,发展到对文物的价值认知、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经营管理,涵盖了调查、研究、评估、认定、记录、展示和传承,以及对文物本体的保存、维护和修复,成为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等一切与文物保护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每一次的文物保护修复都是一个对文物价值再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对保存状态再评估的过程,也是文物与保护实践相印证的过程。修复报告作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文物信息和保护修复过程的忠实记录。一本优秀的修复报告,不仅可以为后人再次保护修复文物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资料,而且在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再认知,以及遇到的一些新问题,更促使研究以新的视角和思路重新审视已有的材料和结论,为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修复报告不应是资料的简单堆砌,而是修复人员对各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消化理解后提出的见解和论点,直观反映修复人员的修复能力和学术水平。

 

       “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报告”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是进一步加强馆藏文物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对文物保护修复过程的忠实记录,对保护材料、技术及实施工艺的详细描述,对保护修复效果的评价等,将为完整、准确地揭示文物的价值和内涵,宣传、推广保护修复技术和成功经验,切实提高保护修复水平,促进馆藏文物保护科学化和规范化发挥积极作用。

 

 

 

 

 

 

 

内容简介

 

       《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修复报告》是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写的几部文物保护修复报告之一。报告编写工作从2009年3月开始,待2015年11月走马楼吴简保护项目通过湖南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后,于2016年10月最终完成。

 

       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修复工作历时15年,保护工作量大而艰巨,整个三国吴简保护工作由胡继高先生主持,从2003年竹简脱色开始,由方北松负责保护修复技术指导及项目实施工作,至2010年完成全部有字简的清洗、脱色、脱水和包装工作。

 

       本报告介绍了走马楼吴简的出土情况和学术价值,并对这批吴简的保护状况、修复方案、保护措施、工作原理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介绍,附录的科技检测成果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三国吴简出土后颜色发黑

 

 

 

▲简牍微生物侵蚀现象

 

 

 

▲脱色前

 

 

 

▲脱色后

 

 

 

 

 

 

 

 

 

 

 

 

 

 

书  名: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修复报告

定  价:240.00(元)

著  者: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长沙简牍博物馆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开  本:16开

ISBN:978-7-5010-5160-1

 

 

创建时间:2021年9月4日 09:20
浏览量:0
首页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探究珍贵文物的保护与整理 |《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修复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