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 四川古建筑调查报告集(第一卷)》

 

 

 

 

 

 

前人研究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营造学社主要成员被迫转移向祖国西南后方,自此在抗战硝烟中开始了对西南地区的文物考察。尽管早在20世纪之交,已有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德国建筑师伯施曼等人涉足四川盆地,但其主要以笔记、照片的形式记录勾勒了对中国建筑的整体印象。因此,营造学社的考察可以说是四川古建筑正式进入学术领域的发端。

 

       1938年10月至1944年间,学社成员在物资匮乏、“捉襟见肘”的情形下实地调查了“云南昆明至大理间十余县,四川嘉陵江流域、岷江流域、及川陕公路沿线约三十县,以及西康(按:1955年撤省并入四川、西藏)之雅安、芦山二县”的建筑、墓葬、石窟等遗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七卷一期《复刊词》),以及在学社迁至李庄后对宜宾、成都古建筑进行了少量调查。考察受时局、经费等影响,时有中断,其中以1939年9月始,历时半年的“川、康古建筑调查” 持续时间最长,也是营造学社最后一次大规模田野调查。其时,梁思成、刘敦桢、陈明达、莫宗江四人跋涉川、康30余个县市,调查文物古迹700余处。考察成果之少部分整理发表在停刊七年后于1944年恢复出版的《汇刊》七卷一期及次年的七卷二期上,更多成果则发表在日后的梁思成、刘敦桢全集中,包括《西南建筑图说(一)——四川部分》《川、康古建筑调查日记》《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等。

 

 

▲中国营造学社西南地区考察路线图

图片来源:中国园林博物馆2020年“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国营造学社纪实”展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文物参考资料》(后更名《文物》)上相继刊载了学社成员刘致平《西川的明代庙宇》(1953年第3期)、陈明达《汉代的石阙》(1961年第12期)等在四川调查时积累的学术成果,以及后续调查发现的有元代纪年的阆中永安寺大殿(1955年第12期)、四川现存建筑中最早的南宋江油云岩寺飞天藏殿(1964年第3期)等的相关文章。

 

 

▲刘致平《西川的明代庙宇》

载于《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第3期

 

 

       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地面文物工作队对四川古建筑展开了大规模调查与实测,发表了一系列较为全面的个案维修、考察报告。随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2007~2011年)的开展,更多的四川古建筑被发现并更定时代,形成了目前基本完整的古建筑登记档案。

 

       近年来,蓬溪金仙寺、南部醴峰观、盐亭花林寺、眉山报恩寺等建筑个案的调查简报以及数篇专题学位论文使四川古建筑研究得以持续推进。

 

       然而,相较于建筑史学术热点的华北、江浙、闽粤地区,西南地区的古建筑研究水平较为滞后。这与现存建筑时代偏晚(四川除南宋云岩寺飞天藏殿以外,皆为元代及以后建筑),官式与地方形制混杂有关,而地方机构研究力量的相对薄弱亦是缘由之一。目前,四川地区古建筑的图书成果还主要停留在基础性图集或介绍性为主的图书上,个别案例及某一类型建筑的图书也偏重普及性,尚未见到科学全面的调查报告出版。

 

 

 

 

本书缘起

 

       四川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与丰饶的物产,自古即为战略要地,朝代更替之时兵戈尤甚,加之潮湿的气候条件,使得木构建筑难于保存。目前省内除现存最早者南宋窦圌山云岩寺飞天藏殿外,仅存10座元代木构建筑,多位于远离城镇的丘陵地区,即便如此,四川也是南方地区现存宋元木构建筑最多的省份,具有重要价值。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对省内古建筑造成颇大影响,为了全面掌握灾后文物建筑情况,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研究所开启了四川省古建筑的调查并撰写了个别建筑的调查简报。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有必要全面爬梳四川省内现存古建筑的情况,遂于2017年开始系统整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古建筑登记点的资料,从中筛选出公布为明代和明代以前的古建筑(有部分建筑经研究认为是清代),以及原定为清代,但可能是明代的建筑,总计一百余处,计划逐一调查研究,分卷出版调查报告。

 

       本书即是这项长期、艰巨、意义深远的工作的开篇之作。

 

 

 

 

 

 

内容简介

 

       《四川古建筑调查报告集(第一卷)》共收录7篇古建筑调查报告和1篇木材材种鉴定报告。调查对象包括:广元市剑阁县香沉寺、昭化区文庙,南充市阆中市五龙庙、张桓侯祠,南充市南部县观音庵、真相寺,以及绵阳市平武县豆叩寺。这7处寺庙都分布于川北地区,建造年代自元代至清代早期。

 

 

 

▲本卷调查对象位置示意图

 

 

 

本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表

 

 

 

       每篇调查报告均是在现场测绘、记录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的搜集、梳理基础上,遵循报告体例写作而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文献、档案梳理建筑的历史沿革;

·介绍建筑群的地理位置、布局、环境等;

·详细描述重要建筑的结构形制;

·释读碑刻题记;

·介绍壁画、彩画等附属文物;

 

       综合上述调查成果,对建筑年代、历代改修情况、建筑所反映的历史作出判断和分析;

 

       各篇报告之后附有建筑群总平面图和建筑单体全套测绘图(平、立、剖面图,斗栱大样图)。

    

 

    

    

 

            

 

 

   

       木材材种鉴定报告在最后独立成篇,包括本卷收录的7处古建筑的70个木构件样品,列表记录了每个样品的取样位置、显微切片照片,通过与标准图录比对鉴定其至属。

 

 

 

 

 

 

本书特点

 

       ★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本书收录的建筑,少数几处过去仅发表过简单的报告和测绘图,多数则从未发表。本卷报告是这些建筑首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航拍、全景摄影、红外摄影、木材树种鉴定等多种现代技术进行测绘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容纳了约270幅照片、示意图,140幅测绘图,且与北大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合作,通过扫描每篇报告篇章页所印二维码,读者可在线浏览该处建筑的虚拟现实(VR)全景照片,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

 

 

 

▲各建筑VR全景影像

 

 

 

       ★浓厚的学术导向

       调查报告不囿于形制描述,而是融合了作者多年研究的思考。作者将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求学期间所接受的“建筑形制年代学”学术训练与之后十余年的四川省内建筑实践工作相结合,同时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量隐藏在表层污染下的建筑题记,参阅历史文献,建立起四川建筑的形制年代标尺,进一步细化甚至更正了部分建筑已公布的年代,如通过题记中出现的建置和人名将剑阁香沉寺大殿从元代限定到1326~1343年间;根据形制判断和文献记载的年代将公布为明代的昭化文庙大成殿更正为清代早期重建等。

 

       除题记以外,作者亦对构件的细部形制以及残存的榫卯、加工痕迹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记录,并借此复原了部分建筑修缮前的面貌。

 

 

 

▲剑阁香沉寺大殿纵剖面现状与复原图

       

 

       ★高度的学术自觉

       现存四川古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元代建筑承袭唐宋,较北方建筑保留更多古制;明初官式建筑样式进入四川,与继承前者的地方建筑并存,明中期开始的大规模建设导致官式建筑与地方建筑融合并固定下来;清初以后建筑形制逐渐转变为穿斗结构。作者基于以上认识及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对不同时代的建筑分别使用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则例》中的术语,并对四川类型的穿斗结构建筑使用地方工匠术语。考虑到不同读者对古建筑的熟悉程度有所差异,特制“构件分类名称对照表”,同时在文中插图上也多标注出构件名称,以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

 

 

 

 

作者简介

 

       本书的主要执笔人蔡宇琨、赵元祥、李林东均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于2008年、2010年相继进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研究所(原成都博物院古建部)工作,是该所初创时期核心人员,经过十余年的工作积累与继续深造,已成为目前国内从事四川地区古建筑调查与研究的中坚力量。三人在《文物》《四川文物》《建筑史》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参与过省内多项文物的保护规划和修缮设计工作,在2013~2015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四川早期(明代及以前)木构建筑研究” (批准号:51208427),2020~2023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四川传统建筑营造工艺及其文化价值研究”(批准号:20CG187)。该书作为倾全所之力的成果,所内其他10余名成员亦参与了调查、测绘、绘图、拍摄等工作,开拓了一线从业人员将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训练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道路。

 

 

 

 

 

 

书籍形式

 

       本书在图书设计与印制工艺上颇为用功,秉承了文物出版社一贯的优良图书品质,兼具收藏价值。

 

 

 

       全书共340面,采用大16开本(成书尺寸:215mm×285mm),满足大量建筑照片与文字混排以及测绘图统一按整比例出图的需求。

 

 

 

       字体、间距、版式设计得当,图幅尺寸合理,文中插图均“图随文走”,以便阅读时图文参照。各篇报告之后附整套规范测绘图,为其他研究者、文保工作者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内文纸采用日本进口128g无光铜版纸全彩印刷,既保证了图像品质,也尽量避免了传统铜版纸的眩光问题,从而提升了阅读舒适性。

 

 

 

 

       封面以沉稳的黑色特种纸衬底,辅以手工裱糊仿宣纸白签、压凹、烫金、印刷等多道工艺,细节考究,突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庄重典雅之美。将各卷所录寺院名称竖排烫印于封面上,则传递出如勒铭般的历史感,亦便于读者查询。

 

 

 

 

       采用软精装帧形式,锁线活脊,在180°摊开时依旧保持平展,且结实耐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重,方便读者拿取、翻阅。

 

 

 

 

图书信息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怡涛教授作序

 

 

    

 

 

 

 

 

 

一版一印数量有限,欢迎订购。

 

 

书  名:四川古建筑调查报告集(第一卷)

定  价:460.00(元)

编  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责任编辑:耿昀

ISBN:978-7-5010-6972-9

 

 

 

创建时间:2021年4月28日 15:37
浏览量:0
首页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新书推荐 | 《 四川古建筑调查报告集(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