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送《一年物候在京华——二十四节气里的北京坐标》
内 容 简 介
从“立春”到“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刻在时光里的中国密码,更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瑰宝。它既指导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更沉淀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与文化基因。
北京这座千年古都,不仅凝聚了古代农业生产的智慧,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节气流转中,展现出独特的物候韵律。
本书由北京晚报五色土编辑部编著,以北京的人文地理风物为特色,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从“立春”到“大寒”,全书循着节气流转的脚步,细腻描摹北京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物候变迁、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鲜活地道的民俗风情以及熨帖人心的节令饮食,将这座城市的四季风物、市井烟火与时代韵味娓娓道来。




图 书 信 息

《一年物候在京华——二十四节气里的北京坐标》
编 者 北京晚报五色土编辑部
主 编 周家望
ISBN 978-7-5010-8901-7
版 次 2025年10月第1版
定 价 68.00元


01 解读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智慧
在我国的传统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既指导着农业生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情绪价值。
立春鞭牛迎春,立夏熬粥祈年,立秋晒谷庆丰,冬至围炉团圆。
这本图文并茂的二十四节气之书,从北京四季的物候流转、传统习俗的变迁,再到饮食起居中的生活智慧,带领读者沉浸式领略北京这座城市的节气文化。
02 打卡二十四节气的北京出游指南
本书每一个节气后都配有专属打卡地,堪称一部全面的北京二十四节气出游指南。
春分时令,赴明城墙遗址公园踏青赏梅;清明将至,往国家植物园赏百花盛放。
夏至暑浓,寻莲花池公园静观荷香满池;小暑纳凉,到颐和园昆明湖畔沐风赏柳,消解暑气。
秋分露白,访故宫、地坛公园遍赏银杏金黄;寒露时节,游天坛公园细品菊韵悠长。
大雪纷飞,登故宫赏红墙覆雪;小寒料峭,逛中山公园蕙芳园细赏兰花,于寒冬中觅得一抹春意。
无论是在北京生活,还是来北京游玩,您都可以带上这本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小书,打卡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节气风景,探寻北京与二十四节气的交织魅力。
03 解锁舌尖上的时令密码
在北京,二十四节气吃什么?跟着这本书,解锁北京二十四节气的专属风味。
万物复苏,立春咬春饼,谷雨尝香椿,吃得满口春日鲜香。
暑气渐盛,夏至的爽口凉面、小暑的荷叶粥、冰镇的酸梅汤,让人在热浪中寻一丝京味清凉。
硕果累累,寒露啖肥美金蟹,霜降吃糖炒栗子,细品秋实之味。
寒意渐浓,围炉涮火锅,喝碗滋补的羊肉汤,吃一串冰糖葫芦,让寒冷的冬日暖意融融。
04 邂逅二十四节气里的浪漫诗意
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诗歌。本书中收录了丰富的古诗词,为每一个节气配有专属诗篇,让非遗节气的文化韵味在字里行间流转。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着诗词的脉络,我们既能感知北京节气的物候更迭,又能邂逅古人藏在时节里的浪漫与深情。
四季更迭,岁月流转,每一刻都值得珍藏。二十四节气如同城市的自然年轮,既记录着北京的物候变迁、市井烟火,也串联起老北京的民俗记忆、文化基因。
让我们翻开这部行走于城墙砖缝与行道树年轮里的物候之书,感受这座城市对节气文化最深沉的喜爱与最浪漫的想象。












后 记 选 读
周家望(北京晚报五色土编辑部主任)
三年前的立春日,五色土编辑部的一次选题碰撞,成了这本书最初的萌动。彼时窗外春阳和煦,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的副刊编辑们,正凑在一起盘算着“一年之计”。很快,大家说到了古人留下的二十四节气,继而说到了“北京人的二十四节气 ”,也就是在北京居住、生活、旅游的人们,如何能看得见、摸得着这里独一无二的物候特征。要做到这一点,起码要“行百里路,读百卷书”。于是,一场“寻找节气在北京落脚点”的苦行就此启程。我们以“二十四节气物候”为主线,以元代《析津志》、明代《酌中志》《宛署杂记》《帝京景物略》、清代《日下旧闻考》《帝京岁时纪胜》《春明梦余录》《宸垣识略》等古籍为底色,以“三山五园”“五坛八庙”京城内外古迹为舆图,标出了百余处可能存在的物候坐标,再以实地踏勘为取舍,务求落实这一前无古人的设想。我们深知其难,成败未卜,但事在人为。古人观星辨时,我们便以山川草木为罗盘,把这个“四时佳气 北京探幽”的节气栏目,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
……
经过又一个节气轮回的精心编辑,这部有趣的图书终于付梓出版。当您翻开这本书时,或许正置身于地铁汹涌的人潮中,或许刚结束加班仰望星光点点的夜空。请您相信,只要愿意在惊蛰日去天坛触摸六百年古柏的转青,在秋分夜到明城墙下寻找蟋蟀最后的幽鸣,那些被折叠在写字楼格子间里的四季,便会重新舒展成生命的青绿画卷。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在都市喧嚣中侧耳倾听落雪声的人,献给仍会在日记本上画下窗外梧桐新叶的人。愿我们永葆对晨霜夕露的惊奇,在电梯上升的瞬间,仍能听见来自大地的古老心跳
内 容 选 读








